03 四书论语 01学而篇
《学而》是《论语》二十篇之首,全篇分为十六章。
本篇记叙了孔子对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观点和主张。本篇所记的内容是“入道之门、道德之基本、学者之先务。” 都是“入本”的学问。
本篇谈了学习的好处和重要性,但谈得更多的是有关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,及立世做人的准则 - 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。
孔子在本篇中第一次提到“仁”,并初步阐述了仁和礼的关系。
第一章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?”
孔子说:“学到一种新知识,学了又常常温习和练习它,学会了,不就是令人很高兴的吗?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,不就是令人盼望而且很快乐的事吗?人家不了解我,而心里却不恼怒,这不就是有修养的君子吗?”
第二章
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,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!”
有子说:“一个孝顺父母、敬重兄长的人,而好犯上的极为稀少。不喜好犯上,却喜好作乱的人是没有的。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,根本建立起来了,“道”,就自然生成了 。孝顺父母,敬爱冗长,这两种品德就是“仁”的根本吧 !”
第三章
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,伪善的面容,这种人,有“仁德”之心是少见的。”
第四章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 -- 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曾子曰:“我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,自我检讨: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了呢?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呢?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温习呢?”
第五章
子曰: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
孔子说:“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,要严肃认真而守信用,节约财政开支,爱惜人民,当要征用百姓时要选择农闲的时期以免过度扰民、防碍农物生产。”
第六章
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孔子说:“作为一名学生,在家要孝顺父母;出外要顺从兄长;谨慎诚信,博爱众人,亲近有仁德的人。做到了这些后,还有富余的精力,那就去可以学习其他的技术或文艺了 。”
第七章
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子夏说:“尊重贤者,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;侍奉父母 ,能竭尽自己的能力;侍奉君主,能舍弃自己的生命;与朋友交往,能言而有信。这种人,虽然说未曾学过《 诗》、《书 》、《礼》等,我一定说他学过了 。”
第八章
子曰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”
孔子说:“君子如果不庄重,就没有威严,即便学习了,也不会巩固。要以忠诚、诚信两种道德为主。不结交道德学识不如自己的人。有了过错也不要害怕去改正。”
第九章
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曾子说:“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,虔诚地祭祀祖先”这样去做,老百姓的德行自然日趋仁厚了。”
第十章
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
子贡曰:“夫子温,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子禽问子贡说:“老师到了一个国家.一定听一听该国的政事,是他自己求得的呢?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?”
子贡说:“老师是以他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让的美德得来的。他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方法不同吧?”
第十一章
子曰:“父在,观其志;父没,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孔子说:“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,父亲教导儿子正确的道理与规矩,这时要观察要儿子的志向;在他父亲死后,要观察儿子的行为是否有偏差;三年以后不违背他父亲所教导正确的道理与规矩 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孝了。”
第十二章
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,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有子说:“礼的应用,以和谐为贵。先王的治国方法,可贵之处就在于此,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,有的时候就行不通。还是以和谐而和谐,不以礼来节制和谐,也是不可行的。”
第十三章
有子曰: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。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。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”
有子说:“讲信用要符合于义,这样,许下的诺言便可以实现。恭敬要符合于礼,这样就能避免别人的羞辱。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,他们自然也就归向于你了。”
第十四章
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雨慎于言 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孔子说:“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美味,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,做事勤快,说话谨慎,接近有道德的人以端正自己 ,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。”
第十五章
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
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
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,其斯之谓与?”
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
子贡问道:“贫穷而不去奉承献媚,富有而不骄纵傲慢,这种人怎么样呢?”
孔子答道:“可以吧。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而仍然过得快乐,富有了而又爱好礼仪的人。”
子贡说:“《诗经》上说:‘要象雕刻骨器、象牙、玉器 、石器一样,切磋它,琢磨它,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? ”
孔子赞叹说:“赐啊!现在可以同你讨论《诗》了,因为告诉你这一点,你能有所发挥,推知另一点了。”
子贡, 姓端木,名赐,端木赐,孔子的得意门生,孔门十哲之一。
孔子有弟子三千,其中精通六艺者有七十二人,称七十二贤人。其中最有成就的十个弟子被称为孔门十哲。
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(颜子、子骞、伯牛、仲弓、子有、子贡、子路、子我、子游、子夏的合称
六艺是古时代,人们学习的六种技能: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精通六艺是各方面都精通。